第三十九章:知青来了(1 / 2)

何玥记得前世,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北水村才来的第一批的知青,怎么这一世就给提前了。

那一次,她前世的知青许文山丈夫也在其中,就是不知道这一次许文山会不会来?

许文山比何玥大了四岁,当时来北水村的时候刚刚二十,而何玥瞧上的就是许文山的通身的书香气,不像别的男孩子说话嗓门粗,做事更粗鲁。

许文山说话很斯文,心很细,很会察言观色,懂得说什么话能够让人开心,也因为这样哄的何玥深陷其中。

只是何玥怎么也没有想到,许文山竟然还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前世被害的那么惨,再想到何娟后面说的那一番话,何玥嘴角抿了抿,这一世她一定不会再给这两个贱*人机会来害她的家人,连带着上一世的仇她何玥也要讨要回来。

这批知青是从省城来的,一共来了5个人,三男两女。这么一路坐车过来,又饿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北水村。

其实对于这批知青来说,能被分到北水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北水村位于秦中平原,虽然距离省城远了一点,但是离县城不远,这几年的收成也不错,就连自然灾害那几年,北水村都没有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

可是再好,也比不上省城的条件,再加上这么一路的荒凉和颠簸,让知青里面唯二的两个女知青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按照早先商量好的,三个男一女被安排在了大队长家,另一个女知青跟何娟住在一起。

知青都安排好了住处,就开始在村里轮着每家吃一天的饭。村里人对虽然有意见,不过好在北水村有两百来户人家,这样轮起来一天一家的话,也要轮上好些日子。

知青来了,村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何娟原本严重的感冒也迅速的好了起来,村里的姑娘小伙对于知青的到来都充满了好奇。

城里人到底是啥样?听说话说都跟农村人不一样,而且人家吃饭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蹲在地上端个老碗就吃。

就连平日里稳重的何大嘴,也跟着王慧芳来找何玥聊起了知青的事情。

“小玥啊,你说那些知青咋知道的那么多呢?”王慧芳羡慕的跟何玥说道,“那课本上的字可难学了,你说人家咋就那么轻松,写起字儿来咋那么好看?”

何玥想起前世自己的悲惨结局,淡淡一笑,“这有啥奇怪的,要是我们也从小跟他们一样上学念书,肯定比他们懂的还多。再说了,他们城里人会种庄稼吗?能吃上咱们这里种出来的粮吗?”

“小玥说的对。别的公社早就有知青了,我听说还有人相中了知青,跟知青好上的。可是你也不想想,那知青可是城里人,将来早晚都是要回城的,我看只有那些想不开的,才会这样做。”何大嘴听何玥这么一说,也撇着嘴跟着说道。

“就像慧芳说的,咱农村人没文化,不必人家城里人懂的知识多。要是人知青回城了,你说咱农村人跟着去城里能干啥?要地没地种的,最后肯定会被城里的婆婆瞧不起的。”

“再说了。你们瞧瞧那两个女知青,也就咱们小玥能把她们两比下去。就咱们这样的,跟人家城里的一比,谁能看得上咱农村姑娘。”

“要我说啊,这跟着好上的知青也不是啥好东西,不就是图着现在在农村攀上个农村人能得上一点好处吗?”

何大嘴趁着这个机会噼里啪啦的对着何玥两个说教了一通,听的何玥差点没有留下眼泪来。

自己前世有多蠢,还是大嘴姐看的透彻。

“咱农村姑娘也没大嘴姐说的这么不堪吧。”王慧芳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被何大嘴这么一说先是一愣,随即不确定的说道,“听说他们在城里安排不下了才来到咱们这边的,这以后还能回去?”

“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何玥插了一句。

“就是,这老话都说了落叶归根,人家又有学问父母都在城里,没机会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的调回城里,谁会愿意窝在咱们这乡下一辈子?是我我也不乐意。”何大嘴瘪了瘪嘴。

“也是,人家放着城里那么好的姑娘不要,干嘛要咱们这农村又没见识又没文化的姑娘。”王慧芳一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慧芳你也不能这样想,咱们农村姑娘咋了?咱们手巧能下地能干活,要是有条件咱们也能学习识字,咱们靠着自己的手生活,一点都不比她城里人差到哪去。”何大嘴见慧芳这样,挺着胸膛说道,“看看那两个女知青,还没咋的就哭哭啼啼的,这以后还能上地干活?”

“我们知道了,大嘴姐。”何玥跟王慧芳对视了一眼笑着说道。

经过这么一番的交谈,三个姑娘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这些知青来了就来了,跟她们没什么关系,该干嘛干嘛就是了。

“对了,小玥啊,我听说你在跟婶子学刺绣,还跟你大大学写字?”

“是呀大嘴姐,我想着以后咱出去了总不能两眼一抓瞎什么都不认识。所以就求我大教我来着。”何玥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