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潘帕斯草原由一片荒野变成了有铁丝网分割的牧场,粗放自给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牧牛业所取代。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放牧者,成为被雇用的放牧人,由此不难看出,殖民主义对当地土著居民的深刻影响。潘帕斯草原的商品牧牛业,需世界牛肉的销售市场,这个市场当时主要在欧洲西部。要大量出口牛肉,首先把潘帕斯草原各地的肉牛通过十几条铁路运输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等港口,然后加工包装后,运销欧洲市场。
种植业
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并成为阿根廷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集中了全国2/3的人口,4/5的工业生产和2/3以上的农业生产。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铁路、公路呈辐射状伸向全国各地。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为农田和牧场。田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是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
养蜂业
在潘帕斯大草原,原生态蜂场产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1851年,就有文字记载养蜂,随欧洲移民的迁入,西方蜜蜂被引进到了阿根廷。阿根廷也是南美洲养最发达、年产蜂蜜量最高的国家,在欧盟对中国蜂蜜出口限制后,阿根廷的大草原蜂蜜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众多蜂蜜大品牌都用阿根廷大草原蜜作为原料来做贴牌加工。生活在潘帕斯大草原的人们习惯用大草原蜜涂抹在面包上食用,蜂蜜成为当地人享受生活的重要部分。
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以牧业为主。这里发展的大牧场规模大,不少经营单位经营的草场面积在5000公顷以上,经济效益良好。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放牧。
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3张)
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逐渐被四周围有铁丝网的大型放牧场所分割,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畜牛业所取代。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牧牛人,被牧场主雇佣到牧场来放牧牛群。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农庄牧场
阿根廷有成千上万个农庄牧场,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散落在碧绿的潘帕斯大草原,这些农庄成
草原风情
草原风情
了人们旅游和休闲的去处。
在阿根廷,开办旅游的庄园大多已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他们之中有的是普通农家牧人的宅院;有些则是历史名人、富豪、将军甚至总统的私宅别墅。他们的旧主人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庄园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大庄园,如位于恩特雷里奥斯省的19世纪50年代的阿根廷总统乌尔基萨的庄园,占地数十公顷,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法国运来,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建造精美,可与欧洲王室的王宫相媲美,是不可多得的宫殿式建筑。
普通农牧业生产者的小庄园展示的则是过去时代普通农村的风貌。这些庄园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但仍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历史特色,成为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的庄园里,不仅保留着原有古色古香的陈设,就连生产设施、仓房、牛栏、酒吧,也依旧是当年旧貌。
庄园旅游
阿根廷的庄园旅游模式多种多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数百公里范围内有不少庄园供参观游玩。这
些庄园大多面向外国游客,因此服务项目也是多样化的。其中较大的庄园还备有客房,有的一次可接待上百甚至数百位客人住宿。这里的服务项目一般有农牧业生产表演。在不同的季节,现场展示养牛养羊、挤奶、制作奶酪、耕种或收割等等。
客人可以乘坐马车或骑马游览庄园,还可以观看探戈和民间歌舞表演。
还有一种庄园,是专门为本地人度假休息准备的休闲型庄园。这里一般不搞歌舞表演,而是以体育运动和休息为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游泳池等各种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