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盘4行。胴部圆锥形,肉鳍分列于胴部两侧中后部,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少数种类的肉鳍包被胴部全缘,胴部腹面具漏斗。内壳薄,不发达,角质,披针叶形,包埋于外套膜内。少数种类具发光器,位于外套腔内直肠两侧。具墨喷,囊墨能力较弱。
亚种分类
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枪乌贼科(Loliginidae)的统称。又称鱿鱼、笔管,古称锁管、柔鱼。枪乌贼科**包括约50种,其中已成为捕捞对象的约16种,如中国枪乌贼(Loligochinensis)、日本枪乌贼(L.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福氏枪乌贼(L.forbesi)、皮氏枪乌贼(L.pealei)、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lessoniana)等。最大长可达550毫米,最大体重可达5.6千克。
地理分布
枪乌贼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和温带海域,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中国南海北部、暹罗湾、日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海域。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水清流缓、盐度较高、底质粗硬、海底凹窝、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
繁殖性状
枪乌贼生活在离岸不太远的海区。每到春季产卵时,成群的枪乌贼游到近岸产卵。卵都包被在一个棒状的、透明胶质鞘内。常有很多棒状卵鞘基部联在一起,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形状好像一朵白色的花,非常好看。
枪乌贼的生殖洄游明显受温度影响。产卵集群的表层水温,日本枪乌贼约为13~16℃,中国枪乌贼约为22~24℃。种内一般分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3个繁殖群,各群的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卵分批成熟和产出。卵包被在胶质透明的棒形卵鞘中,每个卵鞘中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个体产卵量几百个至几万个;许多卵鞘常集聚一起,颇似长形的花瓣。卵群多散布于海底,或附于其他物体之上。
孵化期因种类而异,如莱氏拟乌贼约需1个月,而中国枪乌贼仅需8~16天左右,水温对孵化时间早迟有较大的影响。孵化率甚高,一般可达70~80%。孵出的稚仔与亲体的形态相近,能凭借漏斗的喷射在水层中前后左右地游动,并能攫取食物。幼体生长很快,半年左右即可长至接近亲体的胴长,翌年性腺完全成熟,又回归至其出生的海域交配、产卵。亲体在繁殖后相继死去,寿命大都为1年。
性腺成熟度:剑尖枪乌贼从幼体至性腺成熟,乃至生殖过后的亲体均有出现;雌体性腺成熟度从Ⅰ~Ⅵ期均有。各月性比和雌性性腺成熟度:3~11月均有性成熟的个体出现,3~5月已有少量个体达到性成熟并产卵繁殖。6~10月间,以Ⅲ期居多,占这5个月个体总数的32.77%;其次为Ⅰ期幼体,占27.7%;再次为Ⅳ期和Ⅱ期,分别占18.2%和15.5%,V期占4.61%。表明6~10月是剑尖枪乌贼的生殖期,生殖高峰期为8~9月,Ⅵ期各月比例均很小,11个月平均仅为1.56%,这反映了剑尖枪乌贼产卵后亲体死亡的特性。[1]
渔业资源
生产世界枪乌贼的主要捕捞国为泰国、
中国、菲律宾和越南,其总渔获量约占世界枪乌贼科总渔获量的60%,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为中国枪乌贼。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也大量捕捞枪乌贼。拖网、围网、定置网等是主要渔具。保护枪乌贼卵子是增殖资源的重要措施。此外枪乌贼也是放流增殖的理想对象。
除了乌贼以外,海洋里还生活着很多头足类动物,它们也都是游得很快的种类其中枪乌贼(鱿鱼)最有名。它们的肉比乌贼味美,所以世界各国对它们的捕捞也都非常注意。
营养价值
鱿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此外,脂肪含量极低。胆固醇含量较高。每100克枪乌贼鲜肉含蛋白质约15克,维生素A的含量为230国际单位,约为乌贼的2倍。鱿鱼干是中国枪乌贼的淡干品。
虽然是美味,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就应慎食。鱿鱼性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也应少吃。鱿鱼是发物,患有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
鱿鱼干
鱿鱼干是由新鲜的海生鱿鱼和枪乌贼干制而成的,它口感鲜嫩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珍品。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书中就记载“柔鱼与乌贼相似,但无骨尔,越人重之”。据测定,鱿鱼干的可食部分达95%,比同类鱼产品墨鱼干多13%;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65.9%,比墨鱼干多27.8克;含热量316千卡,比墨鱼干高42千卡;鱿鱼干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是我国出口的大宗海产品之一,远销日本、东欧、非洲等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