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战争结束之后,大量荷兰商人、技工和学者便蜂拥进入英格兰,给这个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这个趋势仍然在持续。随着英国与欧陆各国在工业技术上逐渐来开差距如今蒸汽机在英格兰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了,说遍地开花可能有些夸张了,但应用广泛四个字却是当得起的以及法国对低地地区现实的军事威胁,荷兰精英分子们越来越不安,因此投资、移民英格兰已经渐渐成了风潮,以至于英格兰人什么都不做,每年经济都能增长一大波,因为有外来资本和技术涌入。
此外,法王路易十四对胡格诺教徒的迫害也促使大量法国精英分子流亡英格兰,变相加强了他们的实力。你还别不信,胡格诺教徒在法国虽然占总人口比例不高,但多集中在工业、商业、艺术和思想领域,整体社会地位较高,掌握的财富也更多。比如柯尔贝尔曾经就担忧,路易十四针对胡格诺教徒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国贸易收入减少,其原因就是进出口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胡格诺教徒手中。
因此,当越来越多的胡格诺教徒因为害怕路易十四的宗教政策而选择移民英格兰后,就又给这个国家的工商业发展注入了一针新的强心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英格兰这个岛国当真是最近二十年来欧洲的大赢家呢。没打什么仗,没花什么钱,就获得了大笔的资金、技术及精英移民,同时还有随之而来的海外关系、市场人脉等等,好处真的是一言难尽。
与他们相比,死伤了大量人命,耗费了无数钱财,同时更是极大恶化了自己国际关系的法兰西王国,虽然占了不少土地,但真的很难说是第一赢家呢。英格兰这会隐隐有那么点欧洲反法势力大本营的意思在内,自然而然地吸引各反法国家的财富、技术和人才,说是第一赢家似乎也说得过去。
当然处在约翰·泰勒这个层次可能还无法理解这些高深的东西,那是特里普家族的直系成年男子才会学习的内容。现在的泰勒,还只是刚获得了一个堪称伦敦体面人的工资水平,同时内心中隐隐对远在南方新大陆的那个技术先进、社会文明的国家满是憧憬,幻想着哪一天挣够了钱,就买一张前往东岸的船票,到那个向往中的地方去看一看。
他觉得,哪怕不会那里的语言也没关系,凭自己维修、管理蒸汽机的水平,去了总不至于找不到工作。他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那个知识的圣殿中自由自在地学习,然后回到英格兰,让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大吃一惊。
抱有和泰勒一样想法的人其实很多,多集中在学术界和工商界。学术界的人经常探讨东岸的各种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等,同时也对这个国家秉承的诸如自由贸易、人民权利等思想进行研究,然后以此作为对比,反思本国腐朽、落后的制度及文化。
与学术界相比,工商界人士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那就是东岸高超的工业技术、航海技术、金融体系、商业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超人一等的贸易能力,从来都令他们目眩神移。但这种东西却也没法复制到他们国家,原因无他,国情、社情不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强行移植过来只会水土不服。更何况,本国还有很多腐朽的传统和制度掣肘,不如东岸人一张白纸好作画,执行起来总是非常艰难。
但不论怎样,东岸人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能够再装模作样对其视而不见了,即便是最腐朽落后的天主教世界,也在连番被暴打之后开始求变。只可惜东岸这个国家很少接受外国留学生,即便有也必须是他们批准的,因此想要系统地学习东岸知识、了解他们的体系何其之难也,不在他们的社会中长期生活的话根本不敢说了解,而这也导致了每一位在东岸生活过一些年头的人都成了各国君主、政要的座上宾,人才难得啊!
维克多·特里普在英格兰经营步枪生产工场数年,生意不错,利润不菲,与伯明翰乃至伦敦的英格兰传统贵族、商人团体也维持着一个不错的关系,可以说是移民到英格兰的荷兰商人中较为成功的一员了(当然这也和他强悍的家族背景不无关系)。不过即便如此,他现在依然有放下手头的工场,前往东岸走走、看看的冲动,看看那个在欧洲市场上经久不衰地提供大量廉价工业制品的国家,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
维克多·特里普觉得这很有意思,是一段全新的体验,即便可能会耽误自己数年时光,导致在家族新生代的竞争中暂时落后于别人,但这一切仍然是值得的,因为这段生涯也许有助于自己突破瓶颈上限,达到以往自己不敢企及的高度。
从这个角度而言,泰勒、特里普其实都是一类人,即便他们现在身份、地位、财富相差巨大,但在对东岸的向往程度上,却是高度一致的。而这样细究起来的话,在欧陆局势动荡不安的这几十年中,东岸共和国又何尝不是一个大赢家呢?他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吸引了意大利资本,通过发达的工商业吸引了欧洲较开明的联合省、英格兰和北德意志的商人、学者和技工,通过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是靠几次硬碰硬的海战打出来的名声)吸引了一票地中海国家的合作,并以此不断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