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风起梧桐院(1 / 3)

道观,即是那观道之地。出家人即是那出世之人。道观老老实实观道,出家本本分分出世,本都不应该涉世过深。

别忘了,这里是北凉,那个曾经让江湖人士变成过街老鼠的罪魁祸首,这些年不是在边境巡关,就是在北凉那座清凉山上,冷眼望着北凉。

黄楠郡青荣观以古木参天闻名于北凉,去道观烧香之路绿荫覆地,是郡内达官显贵夏日避暑的绝佳处所,因为北凉王府建于清凉山之上,青荣观又有小清凉的美誉。青荣观向来与黄楠郡大小官员关系深厚,像那崇尚黄老的功曹大人王熙桦,虽然没有度师,却拜了监院观主青槐道人做“先生”,而且这位古稀道人跟王熙桦的政敌,太守宋岩亦是相交多年,宋岩不因王熙桦拜了这位道士为先生,就跟青荣观关系疏离,想来青槐真人自有旁人不及的仙人遗风。如今离阳灭佛,唯有北凉道三州亲佛,许多僧人和尚争相涌入北凉避难,青荣观也大开“避暑”之门,多是来者不拒,好在青荣观香火鼎盛,否则恐怕就要给那么多张嘴硬生生吃垮,借住青荣观的僧侣中又以江南道名僧黄灯禅师最为著名,这小半年来一僧一道相互切磋,双方佛道之辩,并不闭门,让黄楠郡士子趋之若鹜,不管是否听得懂,好像不去听上一听就俗不可耐。

入夜,道观的夜幕,青色近墨,只有一处挂起灯笼,灯火依稀,有两支不避俚俗的陌生曲子交替响起,乍听之下荒腔走板,倾耳再听兴许就能咂摸出些独到味道。

老道人鹤发童颜,怀抱一柄拂尘,背靠廊柱席地而坐,正是精于斋礁科仪的青槐道人。身边有位老僧双手轻轻拍掌,正哼唱到一句“夺燕子口泥,刮佛面金妆,削蚊子腿肉”,他便是灭佛浩劫之中从江南道流落到北凉的黄灯禅师。

曲终不散人犹在,两位老人相视一笑。

黄灯禅师轻声问道:“青槐老友,贫僧在江南道上便听闻青荣观有一架西蜀雷氏古琴,当初雷氏追随亡国君主一同赴死,之前家族所藏所斫百余琴,都尽数捣碎,可谓已成绝响,不知这琴还能操曲否?”

老道人遗憾道:“贫道入手时,那架绕殿雷已经被烧去大半,琴弦一根不剩,每每有西蜀遗民望之泣泪。”

黄灯禅师叹息道:“缘起缘灭。”

老道人抬头望向高挂灯笼,突然笑道:“佛道两家何尝不是青蝇竞血,白蚁争穴。”

老和尚点了点头,沉默过后,问道:“以为北凉之主如何?”

道人倒也言谈无忌,说道:“自是功勋熛烈。本朝世爵典制,论功有六,开国,靖难,擒反,屏藩,御夷,征蛮。北凉王徐骁占五,何止功高盖主。只是为人臣,君要臣死,臣不死,即是不忠。”

老和尚笑容恬淡,云淡风轻,道人在看大红灯笼,僧人则是歪头看向一串无风而哑的铁马风铃。

嗡一声震响。

虽然听上去绝对仅有一声,却有多达四十余根弩箭激射向屋檐下。

老道人眉头一皱,没有收回视线,仅是拂尘一拂,就将身前几根弩箭裹在拂尘白丝中,然后抖腕一抛,假借弩箭去敲击弩箭,竟是将这一大泼水箭雨尽数挡在屋檐之外。

两名甲士一前一后,从阴影中大步踏来,他们距离外廊还有十步时,就换成一拨羽箭带着弧度越过甲士头顶,老道人站起身,一手持拂尘,一手抓住白丝,扯出大半,抛向空中。

擅长望气的老道人视线更多停留在后面甲士身上,那名鹰士面覆铁甲,身段婀娜好似女子,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已经有二品巅峰实力的青槐道人在欲出不得出的境界中逗留多年,修道之人,只要进入小宗师之后,一旦再度升境,大多一入一品即指玄,这也是为何道门小宗师被誉为小真人。只是青槐道人对外从不展露实力,偶露锋芒,也压在三品左右,故而在黄楠郡只以精研道术著称于世。青槐老道踏罡步斗,就在隐秘符阵即将开启之时,一声佛唱响起,仙风道骨的青槐道人脸色一冷,由三品攀至二品,轻喝一声,铁马风铃叮咚响,大红灯笼摇晃不止,老僧人再佛唱一声,符阵仍是无法顺利成势。

此时此地,道高一尺佛高一丈。

青槐道人终于不再有所隐瞒藏拙,整件道袍鼓气如球,只是老和尚已经闭上眼睛,老僧入定,侧耳倾听那铃铛轻灵天籁。

为首甲士一步踏上外廊,一刀破去罡气,代价巨大,全身鲜血淋漓,不顾面目全非,一刀剖开道人腹部,另外一只手握住刀柄,加重力道,向前一冲,将大敌当头执意要一心两用的青槐老人撞到墙壁上,刀尖不光穿透老道身体,甚至已经透出墙壁几寸。

临近金刚体魄的甲士吐出一口血水,抬起手臂,擦去满脸血污。

后边那位覆面甲士开口说话,嗓音清脆,应该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梧桐院密令,准你将青荣观改成寺庙。”

老禅师双手合十,默念佛号,“阿弥陀佛。”

黄楠郡有个门派被说成“奇怪”,怪在其它门派取名都往惊天地泣鬼神的说法靠拢,生怕名号不够响亮吓人,但这个帮派的名字竟然叫莲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