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受惊了(1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2063 字 2017-08-19

李现在没有官职,但却能够随时向皇帝上奏本。他的折子,都是第一时间转呈皇帝案前的。

甚至皇帝还经常派人去问李一些事情。

这种虽身不在朝,但却依然还能经常跟皇帝保持联络通信的特殊,让朝野无数人羡慕。甚至现在都有人喊李为白衣宰相,不在朝,一样能够影响朝局。

摊丁入亩的奏章,直接动用士及杨恭仁几位宰相这个时候也都等不及,好奇的站到一边探头去看。

“我摊开来,大家一起看。”

奏章是折册,直接拉开,就成了一个长册。

奏章摆在案上,君臣几个一起看。

“李的字还是这么丑!”

“嗯,估计他是写不好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个先嘲笑了下李的字。

“其实赵国公的硬笔书法不错的,开创流派。不过这毛笔字,确实没进步。”

“什么没进步,他根本就是懒得练。有功夫,都忙着去赚钱去了。”

房玄龄仔细的看着奏章,洋洋洒洒的奏章很多字,但却写的非常清晰。

“摊丁入亩,原来是这个意思。细一思量,似乎也并没有问题啊。”房玄龄道。

李世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后悔自己刚才太过大惊小怪,失了帝王的稳重。

“这等于是废除了人头税,以后征的是财产税。”长孙无忌也惊叹着道,并且一句话就总结出了李这摊丁入亩的精髓之处。

废人头税,征财产税。

丁税按人头来收,但许多百姓较穷,他们本身是没钱的。尤其是他们很难抵抗灾害,一旦遇灾,那么他们可能就没钱交税。

而财产税,以田地财产来定户税定地税,然后把丁税这部分摊到田赋里,纳税的主力就成了拥有田地最多的地主们。

同时,李的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地主都要交税,这等于是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进行的财政收入,也相对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另外一方面,摊丁入亩,把丁役也折为役钱,摊入田亩之中,进行的税收也简单了许多,征收起来容易,计算简单。

“玄龄,你怎么看这摊丁入亩?”李世民心里也觉得李这个新法,似乎挺好。但好的政策构思,到底能不能推行实用,这却还是一个问题。

他们得先考虑好这个新政,会有哪些好处,同时又会遇到哪些阻力,要权衡利弊得失。

房玄龄仔细的想了想。

“要推行此新法,最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清量出贵族地主们的田地数量,把隐田清出来。再一个,则是贵族官僚地主商人都须一体纳税。如果不能做到这两个,则摊丁入亩,就不可能推行下去。”

哪怕现在朝廷的财政收入,工商关税这片,已经过了来自土地和农业的税收,但没有谁会觉得土地和农业的税收不重要。

摊丁入亩,就意味着要把原来朝廷收取的租庸调全摊入到全国的耕地中去。

大唐有多少耕地?

李世民最清楚,经过这几年大唐的开拓,以及移民拓荒,刚刚结束不久的上一次普查显示,大唐现在大约有士及建议,这也是考虑到田力好坏情况,尽量做到更公平些。

李世民却想着,如果真能按那个一千五百万丁的额来摊丁税,这笔钱其实相当巨大。

一年三千万石粟,绢三千七百五十万匹,绵四千五百万两。

这还仅是摊入田亩的丁税,还没算两税的户税和地税呢。

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中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中田亩税四升,下田亩税三升。这是现在的两税地税。

一亩上田,两季税一斗一升,中田九升,下田七升。

算上摊丁的租,一亩上田可能在一斗四升五左右。

如今大唐的亩产平均在一石斗左右,这么算来,每亩的田赋,其实不算高。就算只种一季粮,也不过十税一。但许多地方种两季,或者三年两季,那税率就相当于二十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

在不少地方,亩产也不只一石斗,好田两石三石的都有,最好的田,如果用肥,甚至能达到四石的。

“陛下,如果推行这新的两税法,摊丁入亩,纳钱缴税,一年起码是三千万贯的两税。加上朝廷工商税关税专卖税预计的五千万,那朝廷年财收能达到八千万贯钱。”

“全部折钱,年财收八千万贯?”李世民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不由的兴奋起来了。

八千万贯啊,武德的时候,才二百余万贯,哪怕还有其它实物税收,可加起来也顶多千把万贯。

但现在,如果推行这个新法,朝廷却可能让年收迈入八千万贯钱的大关。

一年有八千万贯的收入,就算朝廷要给京官给地方官甚至给那庞大的吏员群工资,也不怕啊。就算给他们都再涨一波工资,都不怕。

以后朝廷养七八万常备军,也有钱了。

八千万贯,李世民一下子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