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兄还说了一件事情。”
程处默说完,丹阳公主连忙问道:“唐舟还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唐兄说了,这事要快,快的让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不过其他人是谁,唐兄却是没说。”
丹阳公主微微凝眉,而后不再多问,直接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你现在便想办法将这事散播出去,最好让魏征尽快知道。”
丹阳公主一定是明白了什么,所以才这样吩咐的,只是她知道了什么?程处默很好奇,可在丹阳公主这里,她还是不敢多问的,颔首之后,便连忙退去照办了。
而就在程处默离开之后,丹阳公主在古调阁走来走去,心中暗想,一定要快,一定要快啊。
丹阳公主很清楚唐舟的担忧,如今这事虽说是太子李承乾做的不对,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只要她的皇兄李世民没有想过要废立太子,那么李承乾永远都是太子,而且永远都是李世民拥护的对象。
李承乾派人去青楼抢人这事不算大,可如果让人知道李承乾打死一个太监而后诬陷一位侯爷,那这事就有点严重了。
一个储君可以好色,但绝对不能是非不分,可以唐舟亦或者丹阳公主对李世民的了解,就算李承乾真的是非不分,一时半会为了大唐的稳定,李世民也是不会废立李承乾的,所以为了保护李承乾,他会把事情压下来。
如此,若有人揪着李承乾诬陷唐舟的事情不放,那么势必会引起李世民的愤怒,而为了表示大公无私,李世民可能会处罚李承乾,但相对的,唐舟只怕也要因为李世民的生气而受到牵连。
所以,这件事情最好能小就而这事只要闹到了朝堂之上,唐舟相信就算李承乾再笨,应该也不会想着要自己性命吧?
至于要快的原因,是因为唐舟不会将太子陷害自己的事情说出来,但其他人可不会放过打击太子的这个机会,比如说魏王,比如说吴王,而他们如果把这事捅到了朝堂上,唐舟虽然也同样能救回一条命,但难免会被太子记恨,甚至被李世民处罚,这并不是唐舟想要的。
他只是一个小小侯爷,实在不想跟李承乾亦或者李世民为敌。
所以,这个消息最好能在魏王亦或者吴王的人在朝堂上提出之前让李世民知晓,而以李世民的心智和城府,将这件事情消于无形应该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程处默的效率是极高的,这天黄昏前他已是将唐舟要他散播的消息传到了魏征的耳里,魏征得知太子李承乾竟然派内侍去青楼抢人,而且跟唐舟发生冲突后,顿时愤怒不已,连呼了几声家国不幸,然后便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奏折,急匆匆便往皇宫赶去。
皇宫,李世民对面站着刑部尚书张亮,此时的刑部尚书张亮正在向李世民禀报一件由刺史府递交上来的人命案。
“圣上,昨日烟花巷江南阁发生了命案,东宫内侍到青楼抢一名风尘女子,唐舟对东宫内侍出了手,可后来那名内侍回到东宫后却死了”
张亮身为刑部尚书,叙述案情倒是有一套的,他把这件命案的始末给说了一遍,其中将刺史府寻找到的证据和证人一事也完完整整的说给了李世民听。
李世民听完之后,脸色发白,道:“听爱卿之意,是有人杀了那个叫卓二的内侍,然后嫁祸给唐舟了?”
张亮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虽然知道李世民脸色很难看,可还是点点头:“刺史史文道史大人已是从死者的尸体上发现死者身上除了拳脚之伤外,还有棍棒之伤,可唐舟却只踢了卓二两脚,再者,一个名叫王馗的人那天正好在现场,他证实了唐舟的话,唐舟的确只踢了两脚,可见卓二身上的伤并非唐舟所为。”
张亮这般说完,李世民凝眉沉思,正要开口,一名太监急匆匆来报:“圣上,魏征魏大人求见。”
李世民此时正心烦,但想到魏征的倔强脾气,只得点点头:“宣他进来。”
不多时,魏征拿着奏折进了御书房,将奏折递交给李世民后,魏征便开口道:“圣上,臣要弹劾太子身为储君却不修德行,这是臣的奏折,其中详细列数了太子这些年的劣迹,还请圣上为大唐江山计,对太子严加教育才是”
听到魏征这话,李世民心头猛然一惊,暗想自己的儿子倒真是祸不单行,一个刑部查出了他的罪状后,这御史大夫魏征又来找他麻烦。
不过当李世民看完魏征的奏折之后,却是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因为魏征的奏折中只是列举了李承乾的一些小毛病,而像诬陷侯爷这样的事情却是没有。
这样看完,李世民点点头,道:“朕这些年忙于朝政,的确疏于了对太子的管教,魏爱卿今日所言正和朕心,这样,为太子计,朕决定从朝中选出一些品德俱佳之人为太子师,魏爱卿觉得如何?”
魏征一直是支持立长子为太子的,此时听到李世民这话,自然欣喜,而这个时候,旁边的张亮道:“圣上,这件案子”
张亮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已是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朕刚才已经说了,朕会对太子加强管教的